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呈带状出现的成簇水泡,痛如火燎,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又因其状如蛇行,又名“蛇丹”等。
本病中老年居多,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多见。病程一般为半个月左右。好发部位为肋问神经及三叉神经可支配的皮肤区域。皮疹特点是潮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群集的丘疹、水疱,粟粒至绿豆大小,疱液清亮,严重时可呈血性,或坏死溃疡。皮疹单侧分布呈带状为该病的特点。自觉疼痛,剧烈难忍。疼痛可发生在皮疹出现前,表现为感觉过敏,轻触诱发疼痛。疼痛常持续至皮疹完全消退后,有时可持续数月之久。皮疹初起为皮肤发红,随之出现簇集成群的绿豆大小丘疹,1~2天后迅速演变成为水疱,水疱沿神经近端发展排列呈带状,数天后,疱壁松弛,疱液混浊,而后逐渐吸收、干涸。愈后遗留暂时I生的红斑或色素沉着。临床上分为肝胆火旺、脾胃湿热和气滞血瘀3型。
一、肝胆火旺
(一)症状
表现为皮损鲜红,灼热刺痛,伴口苦烦躁易怒,小便短赤。
(二)治法
(1)选穴 皮疹水疱局部,外关、曲泉、太冲、侠溪、血海、胆俞。
(2)定位 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曲泉: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太冲: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侠溪:在足背部,第四、第五趾缝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胆俞,再刮皮疹水疱局部,然后刮前臂外关,刮下肢血海、曲泉,最后重刮足部侠溪、太冲。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胆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再刮皮疹水疱局部,不宜重刮,切不可触碰水疱,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外侧外关穴30次,出痧为度。之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内侧血海穴和曲泉穴,足部侠溪、太冲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二、脾胃湿热
(一)症状
以皮损淡红,起黄白水疱,渗水糜烂,伴食欲不振,腹胀主要表现。
(二)治法
(1)选穴 皮疹水疱局部、阴陵泉、三阴交、内庭、血海。
(2)定位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问缝纹端。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皮疹水疱局部,再刮下肢内侧血海、阴陵泉至三阴交,然后刮足背部内庭。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皮疹水疱局部,不宜重刮,切不可触碰水疱,出痧为度。然后刮下肢血海、阴陵泉至三阴交穴,遇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一次刮完,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足部内庭穴,30次,可不出痧。
三、气滞血瘀
(一)症状
以皮疹消退后,局部仍然疼痛不止,舌质黯有瘀斑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阿是穴。
(2)刮拭顺序 按刮痧疗法刮拭顺序进行刮拭。
(3)刮拭方法 平补平泻。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在胸胁痛处刮拭,不宜过重,刮板成45。角,出痧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