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头颅CT平扫检查在急性中风患者中的广泛应用,现有影像学诊断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需要引起放射科医生的充分重视。
鉴于急性缺血性中风影像诊断标准的诸多变化,该篇文章的作者罗列了包括增强CT在内的中风诊断方案中10种常见的引人关注的问题。
专家提到,当医生还在考虑该对病人进行CT/增强CT还是MRI/增强MRI检查时,这些检查所呈现的诊断结果却是大致相同,尽管这些检查各自的优缺点存在微小差异。比如,MRI检查更易为年轻患者、肾衰和过敏体质的患者接受,因为MRI无射线损伤,也无需静脉推注造影剂。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很多MRI禁忌(器械植入术后和绝大多数的起搏器安装术后)及更高的精确定量所产生的可用绝对灌注阈值都强烈指向CT检查。
不仅如此,当医生怀疑病人出现急性缺血性中风时,首选CT检查主要是因为CT方便可行,而对于紧急发病的病人,这一点尤为重要。在大多数医疗机构中,CT室实行24小时开放,专家说。
从临床角度来讲,作者也强烈建议对正在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实行CT检查,因为对于出血患者,CT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出血病变。
对于增强CT和CT血管造影(CTA)最佳排列顺序问题,专家发现,很多医疗机构更倾向于先行CTA检查,因为该项检查能够在病人的活动影响图像质量之前,获得丰富的CTA信息。但是,专家却优先推荐增强CT,认为根据相关“经验,最佳时机时选择CTA检查(得到先行的增强CT允许后)的好处超过了增强CT造影剂对后行CTA图像的不良影响。”
专家详尽描述了增强CT所能提供的各种信息,也解释了灌注参数的计算和像素映射过程。急性中风患者影像检查的首要目的是,在明确梗塞灶(即临床不可逆性坏死组织)及半影区(无恰当、及时治疗时可能梗塞组织)的范围基础上,评估缺血部位的组织活性,专家说到。
专家试图打破原有模式,即破除原有的优先选择尽可能靠近被评估动脉供血区的动脉输入功能的做法。专家认为,尽管对于慢性血管病变患者而言,兼顾更精细的动脉输入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已有7项研究证实,对于同侧颈动脉无狭窄的急性中风患者,动脉输入功能的选择对于CT灌注参数图并无显着意义。”
同时,专家举了作为静脉输出功能参考值的脑血管容积值对静脉选择的强大依赖。“静脉输出功能参考值的位置应该选择使用体素(三维空间坐标点)进行标定,使其在时间-密度曲线下获得最大面积,换句话讲,就是要得到最低平均偏量容积值。在上矢状窦中心的体素足够大且与轴向增强CT图像成正交,使其在多数情况下都符合要求。”
专家通过讨论异常CT表现的表达方式,同时密切结合与射线辐射量相关的“CT质量保证方案重要性”后,罗列了普通增强CT的一系列问题。“放射科医生和临床医生都应该确保,所有的CT适用标准都遵循了最低有效剂量原则。”尽管综合CT的适用标准,包括头颅CT平扫、增强CT和CTA,“都使用高剂量的平均有效射线量(7-8mSV),”但是,专家强调说,并非所有的病人都需要这项检查,并作出如下总结:“增强CT,若能被恰当、正确使用,一定会非常实用,也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从而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