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影像检查有哪些?_久康健康网
健康
健康健康知识消化胰腺

急性胰腺炎影像检查有哪些?

2021-09-05 20:24:47 发布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那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检查有哪些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病因

本病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明了,胰腺炎的病因与过多饮酒、胆管内的胆结石等有关。

1、梗阻因素

由于胆道蛔虫、乏特壶腹部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缩窄等导致胆汁反流。如胆管下端明显梗阻,胆道内压力甚高,高压的胆汁逆流胰管,造成胰腺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胰腺间质而发生胰腺炎。

2、酒精因素

长期饮酒者容易发生胰腺炎,在此基础上,当某次大量饮酒和暴食的情况下,促进胰酶的大量分泌,致使胰腺管内压力骤然上升,引起胰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腺泡之间的间质而促发急性胰腺炎。酒精与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同时摄入,不仅胰酶分泌增加,同时又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这时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酯释出游离脂肪酸而损害胰腺。

3、血管因素

胰腺的小动、静脉急性栓塞、梗阻,发生胰腺急性血循环障碍而导致急性胰腺炎;另一个因素是建立在胰管梗阻的基础上,当胰管梗阻后,胰管内高压,则将胰酶被动性的“渗入”间质。由于胰酶的刺激则引起间质中的淋巴管、静脉、动脉栓塞,继而胰腺发生缺血坏死。

4、外伤

胰腺外伤使胰腺管破裂、胰腺液外溢以及外伤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发生急性重型胰腺炎。

5、感染因素

急性胰腺炎可以发生各种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病毒或细菌是通过血液或淋巴进入胰腺组织,而引起胰腺炎。一般情况下这种感染均为单纯水肿性胰腺炎,发生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者较少。

6、代谢性疾病

可与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等病症有关。

7、其他因素

如药物过敏、血色沉着症、遗传等。

急性胰腺炎影像检查

1、腹部平片可排除胃肠穿孔、肠梗阻等急腹症,同时提供支持急性胰腺炎的间接证据,①哨兵攀征(Sentinelloop):空肠或其他肠段节段性扩张;②结肠切割征(coloncut-off):结肠痉挛近段肠腔扩张,含有大量气体,而远端肠腔无气体;③麻痹性肠梗阻;④胰腺区见液气平面提示脓肿。

2、胸片可发现胸腔积液、膈肌抬高、肺不张、肺间质炎、心衰等。

3、超声检查腹部B超作为常规初筛检查,可在人院24h内进行。作用有:①发现胰腺肿大、弥漫性胰腺低回声,但难以发现灶状回声异常;②胰腺钙化、胰管扩张;③胆囊结石、胆管扩张;④腹腔积液;⑤假性囊肿的发现与追踪。B超检查受肠胀气影响大,诊断价值有限。超声内镜在诊断结石的敏感性和准确率高于常规B超及CT,对不明原因的胰腺炎超声内镜常可发现胆管微小结石。

4、CT扫描是急性胰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最重要检查,而3天后动态CT增强扫描对诊断胰腺坏死非常重要。CT下可见胰腺增大、边缘不规则、胰腺内低密度区、胰周脂肪炎症改变、胰内及胰周液体积聚、甚至有气体出现,坏死灶在造影剂增强动脉期无增强显影,与周围无坏死胰腺形成鲜明对比,可发现胰腺脓肿、假性囊肿。造影剂加重胰腺坏死的证据不足,但造影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779mol/L)为离子造影剂的禁忌证。疑有坏死合并感染,可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检查。初次CT示A~C级胰腺炎(见病情评估)、CTSI评分在0~2分的患者只有在临床怀疑有并发症发生时才需复查增强CT,而D~E级胰腺炎(CTSI评分在3~10分)应间隔7-10天后复查增强CT。


TAG:消化 | 胰腺
文章链接:https://health.9heal.com/know/87585.html
提示:当前页面信息来源自互联网,仅做为信息参考,并不提供商业服务,也不提供下载与分享,本站也不为此信息做任何负责,内容或者图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修改或者删除
旅游
盐霉素抑制肝胰腺肿瘤生长 为化疗耐药提供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郭传勇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对肝癌及胰腺癌细胞株及裸鼠肝脏原位肿
胰腺癌来了,身体会有这3大症状!发现一个
胰腺癌它被称为万癌之王,它是所有癌症中一种恶性程度比较高的癌症,它在发生后没多久病情会迅速发展,
导致胰腺癌的因素都有哪些?这4个很常见
胰腺癌被称为“癌症之王”,其发病隐匿,很多患者在发现后已经是晚期,而此时治疗的效果都不太理想。那
谨防胰腺炎囊肿恶变
饱受胰腺疾病折磨的周先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颜,他刚刚摆脱了一种罕见的胰腺疾病--实性假乳头
抽烟是导致胰腺癌的罪魁祸首?
  在大家原本的印象中,肝癌才是“癌中之王”。可随着肿瘤疾病谱的发展变迁,“癌中之王”也发生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