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两种动物冠状
病毒的研究发现[1]:温度越高,病毒失活越快;湿度越高,病毒失活越高。针对2003年SARS冠状病毒的研究发现[2]也有类似的结果。
当然,除了温度、湿度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比如是在液体、光滑的金属表面,多孔的塑料表面,气溶胶里的颗粒等等,也影响病毒的活性。
那么是否可以得出温度高、湿度高可减少现实里的感染发生率呢?针对2003年的SARS冠状病毒的研究证实,在香港[3]等地,每气温每升高1°C,确诊病例平均降低3.6例。
上述都并非针对2019年新冠状病毒的研究。直接针对性的研究证实,温度高不利于它的生存[4]。
上述都说明一点,预防冠状病毒感染的核心还是洗手。因为它在低温环境下易存活。接触外界后不积极洗手则很容易感染病毒。尤其是:戴口罩、脱口罩时,手接触到口罩表面而没有规范洗手,反而去接触面部、眼睛等,于是就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