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性味归经:微苦,凉。
用法用量:鲜品1~2两;外用鲜品适量,去刺捣烂敷患处。
注意事项:刺内含有毒汁,人体被刺后,易引起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过敏症状。
别名:风尾竻、龙舌、平虑草、神仙掌、观音刺。
性味:性寒,味苦、涩。
古书记载仙人掌药用价值:
仙人掌在我国做为药用首载于我国清代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据该书记载,仙人掌味淡性寒,功能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健脾止泻,安神利尿,可内服外用治疗多种疾病,清代刘善术著的《草木便方》中记载,仙人掌苦涩性寒,五痔泻血治不难,小儿白秃麻油擦,虫疮疥癞洗安然。《本草求原》载:寒,消诸痞初起,洗痔。《陆川本草》记载有消炎解毒,排脓生肌的作用,用于疮痈疖肿咳嗽的治疗。《岭南采药录》记载:“仙人掌焙热熨之,用于治疗乳痈初起结核。
仙人掌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健胃止痛,镇咳。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痈疖肿毒,蛇咬伤,烧烫伤。价格:3~10000元一株不等。
《闽南民间草药》中说,用仙人掌鲜全草适量,共捣敷患处,治透掌疔。《广西中草药》载:仙人掌止泻,治肠炎腹泻。《闽东本草》载:能去痰,解肠毒,健胃,止痛,滋补,舒筋活络,疗伤止血。治肠风痔漏下血、肺痈、胃病,跌打损伤。《湖南药物志》记载:仙人掌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祛湿退热生肌。《中国药植图鉴》记载:仙人掌外皮捣烂,可敷火伤,急性乳腺炎并治足胝。煎水服,可治痢疾。《分类草药性》载:专治气痛,消肿毒,恶疮。《贵州民间方药集》载:仙人掌为健胃滋养强壮剂,又可补脾、镇咳、安神。治心胃气痛、蛇伤、浮肿。《图经本草》记载“仙人掌无毒,与甘草浸酒服,治肠痔、泻血。”从资料记载可以看出,仙人掌治疗疔疮肿毒的作用显著。
仙人掌其他不为人知的药用价值:
急性乳腺炎
取新鲜仙人掌或仙人球适量,除去表面的刺和绒毛,洗净,捣烂。使用时将仙人掌糊涂敷于乳房红肿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数次,以保持湿润为度。
化脓性中耳炎
仙人掌、蒲公英各等份,洗净后捣烂取汁,滴入耳内,每次2 4滴,每天2 3次。该方对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有良效,一般约需用药3至5天,具有不错的抗菌消炎和清热解毒效果。
流行性腮腺炎
将仙人掌适量捣烂,加入鸭蛋清少许,充分调和均匀,装瓶密封备用。治疗时,将药糊摊于厚的消毒纱布上,视患者腮腺部位肿大范围而选择贴药面积的大小。单侧发病贴单侧,双侧发病贴双侧,每天换药1次。用药及时者,一般2次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