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有无移位骨折的症状来展开治疗,而且在进行复位治疗的时候还要讲究复位标准。桡骨远端骨折可用整复技术,整复前应首先了解受伤机制。固定多用夹板外固定,内服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术后处理骨折整复后应定时复查。中药外洗,腕关节开始活动锻炼。具体怎么具体实施治疗方案,我们不妨一起来学习一下。
本病的治疗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无移位骨折,可用功能位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4周。
2。移位型骨折,需闭合复位。术者沿前臂长轴方向牵拉患者手掌及拇指,使腕部尺偏,并使前臂旋前。然后使腕关节掌曲,并同时在桡骨远骨折段上向掌侧及尺侧推压。保持腕部在旋前及轻度掌屈尺偏位,应用前臂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4周,10~14天改为中立位4周。
3。复位标准
⑴桡骨茎突低于尺骨茎突1~2cm。
⑵桡骨远端背侧须平坦无骨突起,掌侧弧形凹陷恢复。
⑶手不桡偏,尺骨头轮廓正常,患手指活动良好。
⑷X线显示桡骨远端关节面向掌面倾斜。
4。畸形愈合的治疗 畸形较轻对腕部功能影响不大者,不考虑手术治疗。畸形不太重仅有旋转障碍者,可作尺骨头切除术。畸形严重无前臂旋转障碍者,可做Campbell手术,即尺骨头部分切除及桡骨远端截骨术。
无移位骨折的整复
对无移位的骨折直接用小夹板外固定即可。对移位骨折,则应在手法整复后行夹板外固定。一般来讲,骨折经过恰当而且正确的手法整复后,骨折断端是稳定的,夹板仅起到维护作用。因此,整复技术很重要,医生必须有熟练的整复手法,要求一次性整复达到骨折解剖或接近于解剖对位,以保持腕部的正常活动功能。且勿多次整复,反复摩擦骨折面,破坏断端的合力,造成骨折不稳定而再移位。
1。整复手法整复是重演骨折移位的反过程,根据其发病机制,正确的整复步骤应是:牵引,纠正桡偏移位,纠正掌背侧移位,纠正掌成角,扣挤下尺桡关节,理筋,固定。整复前应首先了解受伤机制,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局部肿胀情况,详细分析x线片的骨折移位方向及程度。对身体健康的患者,可不需麻醉,对老年体弱或疼痛忍受力差的患者,应采用臂丛麻醉或1%普鲁卡因5~10ml局麻。
2。固定多用夹板外固定。选用大小适当的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塑型夹板,利用夹板特定的弧度控制骨折断端的再活动。背侧板远端凸起过腕横纹,掌侧板远端有相应的弧形弯曲度短于腕横纹,将伤腕保持在掌屈位置上。桡侧板远端隆起过腕放置,尺侧板较短不能超过腕横纹,使伤腕固定于尺偏位。固定中不需加垫,然后用绷带缚扎,松紧度要适宜。根据损伤的治疗原则,分为早、中、晚三期用药。早期活血化淤,中期接骨续筋,晚期强筋壮骨:因老年人骨质疏松容易脱钙,应改善生活条件,内服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如有皮肤感染或出现张力性水疱时,应及时换药并选用抗生素。肿胀严重者,可选用10%葡萄糖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肿胀消退和早期功能锻炼。待夹板或石膏拆除后。采用中药外洗,配合腕部功能活动。
3。术后处理骨折整复后应定时复查,做到以下几点术后处理:及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以防消肿后绷带松动而夹板滑动,保持复位断端的稳定性。保持前臂中立位(或稍旋后位)的悬吊位置,控制前臂旋前。因桡骨下端软组织较少,应随时注意观察伤肢血运及肿胀情况,了解患者的自身感觉。如患者主诉疼痛剧烈者,应及时拆开夹板检查,以免软组织受压或张力性水疱的发生。定时拍摄x线片检查,了解治疗效果,必要时可及时纠正残余移位。一般4~5周可解除外固定,中药外洗,腕关节开始活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