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失眠,多与气温骤降有关,不少人因为没法适应气温的变化而出现失眠症状。那么,常见的冬季失眠的类型都包括哪些呢?冬季失眠又该如何应对呢?
失眠,在中医古代文献里被称为“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失眠的诱发原因和症状各不相同,在中医里,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失眠主要有五大诱发因素,即精神心理因素(约占50%)、疾病因素(约占20%)、环境因素(约占5%)、药物和体质因素等。
许多人笼统认为,失眠是指晚上睡不着,但实际上睡不着的表现也各不相同,中医将冬季失眠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一是营血蕴热型
这类人表现为早醒,醒后再迷迷糊糊至天亮,常伴有咽干少津,五心烦热,面颊有痤疮盗汗,或有手足震颤等症。治疗原则是清营凉血宁神。可以按摩内关、神门、四神聪、后溪等穴位。
二是营气不足型
这类人常常睡眠不安,通宵似睡非睡,常有噩梦,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可伴心慌等症。在治疗上,主要以益精养血安神为主,可服用安神定志丸、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饮食上多吃一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阿胶等。
以上是对“冬季失眠的类型有哪些?”这个问题的详细介绍,为了自身的健康,患者要多加注意。不要以为失眠是小事,不把失眠当病看,应当家早到正规的医院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内容,可以咨询我们中国国际生命医学工程院精神障碍康复诊疗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