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是冻疮病发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原因是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0~10℃)、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而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此外,患者自身的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发病。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致使冻疮的发生。
冻疮的临床表现:
冻疮一般发于初冬、早春季节,常见患者主要是儿童、妇女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这些患者常伴有肢体末端皮肤发凉、肢端发绀、多汗等相关表现。皮损多发于手指、手背、面部、耳郭、足趾、足缘、足跟等处,一般是两侧分布。常见损害为局限性淤血性暗紫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边缘呈鲜红色,表面紧张并且有光泽,质柔软。局部按压可褪色,去压后红色逐渐恢复。严重者可发生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或溃疡,愈后存留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痒感明显,遇热后加剧,溃烂后疼痛。
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冻疮多见于女性的股部。临床上有特征性呈蓝红色浸润性的斑,相对分布在过度肥胖的股外侧面,偶可有继发性溃疡和常合并毛囊性角栓。这些损害完全与冷暴露有关,并且在温暖环境中消退。
冻疮的预防:
1.对反复发作冻疮者,可在入冬前用亚红斑量的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局部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伴有其他相关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3.注意防冻、保暖防止潮湿,不穿过紧鞋袜;
4.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5.受冻后不能立即用热水浸泡或烘烤。